咖啡資訊
悶蒸水要用多大?
Alvin
【悶蒸水要用多大?】 好的開始是成功一半,那在手沖起手式——悶蒸,給水要多大呢?對味道的表現又會有什麼影響? █ 測試參數 水溫 96 度 10g 咖啡粉 分別用 2 秒與 5 秒浸潤 30g 水 等待到總時間 00:30 用同樣注水速度,注水到 1:18 █ 測試結果 2 秒 (15 g/s):總時間 1:30 / 萃取率 18.24% 5 秒 (6 g/s):總時間 1:28 / 萃取率 16.64% █ 品嚐表現 2 秒:中等紅柚酸質、楓糖甜、醇厚中等、喝完出現茶澀中低。 5 秒:明亮中等
咖啡器材清潔幫手
Alvin
【咖啡器材清潔幫手】 咖啡器具用一段時間,需要適時清潔,有好的道具就可以事半功倍。 █ 檸檬酸 煮水壺用久了,如果水裡有碳酸鈣,就容易形成水垢。 而且用溫控壺的話,還會影響溫度的感應。 所以可用水加檸檬酸,將水加熱,來清除水垢。 此外還可以當味覺校準工具。 根據 WCR 的 Sensory Lexicon。 0.015% 檸檬酸溶液,是酸味強度 1.5 0.05% 檸檬酸溶液,是酸味強度 3.5 咖啡本身也有檸檬酸,如果在咖啡裡面,加入一點點來品嚐,便能知道檸檬酸在咖啡中,扮演的角色。 █ 小蘇
為什麼學咖啡很難?
Alvin
【為什麼學咖啡很難?】 雖然網路上,有各種咖啡懶人包、速成法,還有人工智慧,可以回答咖啡問題。 但是要把咖啡融會貫通,針對問題對症下藥,為什麼還是這麼難? █ 心態難 雖然讀書考試,常常有標準答案,但如果在咖啡世界裡面,看起來像浮木的,往往是瑕疵豆。 道家思想「無為」的觀念,不是字面上,什麼都不做的意思,而是要順應自然,避免多餘人工干預。 就像人在水裡,越緊繃掙扎,越容易沉下去,放鬆之後,反而更容易浮起來。 心急想速成,可能揠苗助長。想一次器材攻頂,才發現一山還有一山高。想模仿冠軍沖法,才發現一
咖啡適合配餐嗎?
Alvin
【咖啡適合配餐嗎?】 日本規模最大的咖喱連鎖店,最早其實是賣咖啡的,因為咖喱頗受好評,所以才創立咖喱品牌。 那麼邊用餐,邊喝咖啡是好選項嗎? █ 鐵質 咖啡與茶,有豐富的多酚類,會與鐵結合成複合物,減低鐵質吸收率。 一般建議,與用餐隔開一小時飲用,可以避免鐵質吸收降低。 有貧血問題,可多加留意。 █ 胃酸 適量飲用咖啡,跟胃食道逆流,目前在科學上沒有直接關聯。 但如果是在吃飽狀態下,咖啡因會短暫使賁門鬆弛,導致胃酸易逆流。 尤其是加糖或加牛奶,都會更刺激胃酸分泌。 █ 血糖 長期而言,適量飲用咖
悶蒸搖晃濾杯的效果
Alvin
【悶蒸搖晃濾杯的效果】 在悶蒸浸潤後,與沖煮最後一段,有些人會圓周搖晃濾杯,加快流速。 近年來也有連鎖店,在悶蒸浸潤後,採用這個手法,但是沖煮結束時倒沒有。 今天就單純試看看,悶蒸浸潤搖晃的效果如何。 █ 測試參數 水溫 96 度 10g 咖啡粉 用 5 秒浸潤 30g 水 測試組約 3 秒搖晃 5 圈 等待到總時間 00:30 用同樣注水速度,注水到 1:18 █ 測試結果 控制組:總時間 1:31 / 萃取率 18.1% 悶蒸浸潤後搖晃濾杯:總時間 1:31 / 萃取率 20.5% █ 品嚐
為什麼不建議買入門手沖器材?
Alvin
【為什麼不建議買入門手沖器材?】 單純想在家省錢沖咖啡,確實不必太講究器材。 但要是喝了咖啡店出杯,起心動念想在家沖,個人建議跳過最入門的。 因為沖出來的效果,落差很大。而且因為,現在沖咖啡很普及,咖啡器材也得益於規模經濟,價位日益親民,單純以風味角度來看,預算不用很高,也可以沖出一定水準。 要是將就買了不適合的器材,沖一陣子反而會發現,器材限制變成緊箍咒,想調整沖法就頭痛,最後可能花更多錢在設備上。 今天跟大家介紹——入門器材常有的限制。 █ 濾杯 很少人選濾杯,會關注「對稱性」的問題。 首先
咖啡豆不夠沖一杯怎麼辦?
Alvin
【咖啡豆不夠沖一杯怎麼辦?】 購買的咖啡豆用到後面,常會遇到不足一杯量,與各位分享自己的處理方法。 █ 浸泡法 很多沖咖啡的問題,直接用浸泡就可以解決了,不足量也是。 只要找個容器,用喜歡的比例,泡個三、四分鐘,把上面的咖啡渣撈掉,就可以喝了。 相較於調整沖煮法,成功率高許多。 █ 吃掉 搭配其他材料,直接吃掉也是一個選項。 雖然咖啡豆直接吃,到後面會很乾,但配著糖或油脂豐富的材料,一起吃就不錯。 例如搭配檸檬片與糖、巧克力等等。 懂料理的話,也可以拿來製作調味料,無論是咖啡奶油、咖啡烤肉醬,想
聞咖啡香的作用?
Alvin
【聞咖啡香的作用?】 沖咖啡時,聞咖啡香,只是裝模作樣嗎? 除了擠壓咖啡豆袋來聞,會干擾咖啡豆的保存外,大部分情況下,會建議好咖啡就該——有質有量有多聞。 因為咖啡香不只有愉悅香氣而已,還有許多沖煮的線索哦! █ 乾香氣 將新鮮咖啡研磨後,靠近鼻子聞,最先出現的並不是風味,而是氣體的刺激感,如果過一分鐘後,還退不掉的話,就可以考慮用浸泡法沖煮,或者調整沖煮參數。 氣體感過去後,就會開始呈現咖啡的風味,這時也可以檢視,是否有令人不悅的氣味,例如泥土味、洋蔥味、生花生味等等,代表咖啡可能有瑕疵,如果
如何挑選咖啡濾紙?
Alvin
【如何挑選咖啡濾紙?】 咖啡濾紙的款式五花八門,規格能提供的資訊卻有限。 濾紙就像球具一樣,沒比較過,看起來都大同小異,實際用起來,卻會影響手感與表現。 但也因為每個人口感不同,適合的濾紙不一樣,這邊就簡單介紹一些觀念分享, █ 形狀 根據濾杯形狀,挑選對應濾紙。 梯形、錐形濾杯就找對應的濾紙就好。 平底濾杯,可以用蛋糕型(波浪)與梯形濾紙。以經驗來說,蛋糕濾紙的萃取率,通常比較高,但是粉牆厚度,因為濾紙形狀關係,會厚薄交錯,在萃取表現上的控制,比較困難。剛上手建議用梯形濾杯。 █ 漂白 無漂白
如何形容喝到的咖啡?
Alvin
【如何形容喝到的咖啡?】 偶爾在網路上會被問到,要怎麼學會形容一杯咖啡? 有些人會在意,是不是需要天分? 作為烘豆師,因為分析咖啡表現是日常,所以在這期間,也見過形形色色的品嚐模式。 從有限經驗來看,很多細節可以再努力,也就更不必在意拼天分的程度。 喝咖啡這件事,畢竟是生活一環,細心領略,在飲食的方方面面,都會有所感悟。 而形容一杯咖啡,要怎麼開始呢? █ 學習系統 咖啡會帶來感官的不同體驗。 嗅覺上,可以根據嗅聞時的風味、品飲時的風味、喝完留下的風味,來做評估。 味覺上主要帶來酸、甜、苦的感受
沖不出咖啡風味怎麼辦?
Alvin
【沖不出咖啡風味怎麼辦?】 剛接觸咖啡,豆袋上面的產區、品種、處理法,可能看了也無感。 其實這些特色,就像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,需要花時間接觸、累積,才會有概念。 什麼是道地的味道?什麼是創新的口味?都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弄清楚。 所以豆袋上面,最好判讀的資訊,便是風味描述。 雖然對我來說,並不用緊張兮兮,像對考試答案一樣,邊喝邊看豆袋的描述。 上面的描述,是介紹味道的走向,就像介紹一個人一樣。 例如描述一個人細心、有責任感,是大概方向,實際上每個人對細心、責任的定義,不會完全一樣,甚至工作時跟生活上
喝了咖啡還是想睡?
Alvin
【喝了咖啡還是想睡?】 喝了咖啡還是昏昏欲睡? 有些人的確對咖啡因,耐受度較高。 但如果時常感到疲憊,光靠咖啡可能不夠。 搭配下面的觀念,找出原因,也許再喝對咖啡,會更有精神哦! █ 減少血糖波動 食用高升糖指數(高GI)食物,會造成血糖波動,除了會感到疲倦、也會影響情緒,所以要斟酌食用精緻食物、加工食品。 可以增加低升糖指數(低GI)食物比例,例如全穀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。 █ 喝水 人體器官運作,都需要水的幫助,如果身體缺水,氧氣在血液中循環會變慢,產生疲倦感。 大腦中有 80% 水分,缺水就
咖啡能當水喝嗎?
Alvin
【咖啡能當水喝嗎?】 每天需要喝水量,目前最簡單算法,是體重公斤數乘以三十,得出的數字,是要喝的毫升數。 人體器官運作,與水息息相關,尤其大腦傳導訊息,也需要水的幫助,所以水分不夠,一樣會精神不好,影響專注力。 喝咖啡了卻覺得疲勞,也許是水喝太少。 █ 咖啡能補水嗎? 直接服用「咖啡因」會有利尿作用,影響腎臟對鈉離子與水的回收,因而有利尿效果。 但根據科學研究,正常喝「咖啡」,並不會影響身體的含水量。 除非是短時間喝大量咖啡,超出一天建議上限,才會造成負平衡。 所以咖啡能作為,補足喝水量的輔助。
拍打濾杯痛的是誰
Alvin
【拍打濾杯痛的是誰?】 明明用同樣沖法,為什麼今天沖起來不一樣? 咖啡粉從研磨後到開始沖煮,也有很多細節,會影響最後的味道。 例如等待的時間、粉層的排列等等。 今天測試拍打粉杯、拍打濾杯,兩者的萃取率與風味。 █ 測試參數 水溫 96 度 10g 咖啡粉 用 5 秒浸潤 30g 水 等待到總時間 00:30 用同樣注水速度,注水到 1:18 █ 測試結果 控制組:總時間 1:21 / 萃取率 17.1% 拍打粉杯三下:總時間 1:18 / 萃取率 18% 拍打濾杯三下:總時間 1:18 / 萃取
手沖需要甩壺嗎?
Alvin
【手沖需要甩壺嗎?】 手沖繞圈的方法很多,直觀上,在同個平面繞圈,整個手臂都移動,會是比較均勻的給水。 但直覺上,往外繞時,就會不自覺想把手腕甩動,加上手臂收縮,繞圈時就忽高忽低。 雖然甩手沖壺,看起來很有架式,不過喝起來會不會有一樣的氣勢呢? 今天測試平面繞圈、甩腕繞圈,兩者的萃取率與風味。 █ 測試參數 水溫 96 度 10g 咖啡粉 用 5 秒浸潤 30g 水 等待到總時間 00:30 用同樣注水速度、每秒繞兩圈,注水到 1:18 █ 測試結果 平面繞圈:總時間 1:34 / 萃取率 15
新鮮咖啡豆沖煮
Alvin
【新鮮咖啡豆沖煮】 有時咖啡豆斷糧,手上只有烘好幾天的豆子,這時可以怎麼沖呢? █ 想法 新鮮的咖啡,裡面有較多氣體,當咖啡粉遇到熱水,便會大量釋出,干擾水進入咖啡粉。 解決的方向,可以分成兩種,減少咖啡粉裡的氣體,或者加強水粉接觸。 █ 浸泡 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用浸泡多的器材,例如浸泡式濾杯、法壓壺等等。 浸泡時將咖啡粉充分攪勻,後續再正常沖煮即可。 █ 排氣 可以預先磨好粉,放一下,甚至搖晃接觸空氣,會比較好沖煮。 但要等多久,時間比較難抓,所以可以用其他工具輔助。 例如拿真空保鮮罐,把咖啡
手沖攪拌的風味表現
Alvin
【手沖攪拌的風味表現】 2021 時,Barista Hustle 有做過測試,發現悶蒸浸潤時,進行攪拌,咖啡粉吸水比較少。 他們用的悶蒸浸潤粉水比,是 15g 粉,配 50g 水。 既然這樣吸水不夠,我就想試看看 1:6 的粉水比,讓粉吸飽水,沖出來會有什麼差異。 另外我看到,他們是用湯匙攪拌,不同的器材,應該會有不一樣效果,所以分別用 Syphon 攪拌棒,以及筷子測試。 █ 測試參數 水溫 96 度 10g 咖啡粉 用 5 秒浸潤 60g 水 浸潤後攪拌 5 秒共 10 圈 等待到總時間
手沖咖啡粉要磨多細
Alvin
【手沖咖啡粉要磨多細】 咖啡粉磨多細,一般是用感官判斷,因為不同的水質跟豆子,也會影響適合的刻度。 而且因為磨豆機使用狀況,以及歸零方式,相異的磨豆機,同樣刻度,磨出來也會有差別。 所以自己能判斷研磨刻度,會是掌握沖煮的必備技能。 █ 感官判斷 一般會用苦澀感來判斷,是不是磨太細,事實上,磨太粗跟磨太細,都會產生苦澀感。 如果磨得偏粗,萃取時,水不夠深入咖啡粉,刷洗表面的比例高,帶出的物質少。 尤其新鮮的咖啡豆,裡面還有豐富氣體,這些氣體就會帶來「澀感」,具體來說,如同氣泡水,產生點狀的,刺激麻
單點注水或繞圈?
Alvin
【單點注水或繞圈?】 手沖為什麼要繞圈,是一種沖咖啡,或被咖啡沖的,靈魂拷問。 其實單點注水,就是大油門下去,而繞圈就是小油門。 而手沖繞圈跟單點注水,時機要怎麼掌握呢? █ 攪拌效果 拿玻璃杯放咖啡粉,觀察注水對粉的擾動,會發現單點注水,因為慣性的關係,有更大的上下翻攪,咖啡粉運動的速度也比較快。 繞圈雖然直覺上,有比較多攪拌,事實上裡面的咖啡粉,並不會完全跟著走,尤其繞圈越快,往下積蓄的力道就更小,粉的翻攪就越小。 所以當我們想將擾動加速,就單點注水,想要減緩,反而需要繞圈,繞越快,減速效果
天氣好咖啡好
Alvin
【天氣好咖啡好】 天氣好的時候,是不是覺得咖啡特別明亮? 而陰天時,呈現沉穩內斂的調性。 如果陰天沖淺焙咖啡,還會有烘得變深的感覺。 這可能會跟什麼有關係呢? █ 溼度 天氣好時,溼度通常較低,當溼度高於 70% 時,香氣物質就不易揮發。 這時喝到的咖啡風味,就相對不活潑。 而根據我們的實測,對咖啡豆噴水之後,所研磨出的咖啡粉,粒徑表現不同。 使用篩網測試深焙豆,原本通過率 33% ,噴水之後變成 24%。 噴水後讓咖啡豆質地改變,比較細的咖啡粉減少了,要沖出小分子風味物,比較有難度。 所以如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