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如何調整 Espresso 的參數?】
雖然抓到粉量跟刻度,就可以煮出一杯 Espresso,但是想要做調整,會有很多變因參與進來。
製作 Espresso 時,參數跟背後的原理,以及味道有什麼關係呢?
█ 粉量
通常 Espresso 的粉杯,會有建議的粉量,可以先照著煮,以雙份粉杯來說,多數人會選用 18g 的粉量。
如果覺得每次煮差很多,或者味道落差很大,可能需要增加粉量。
雖然調整 0.3g 就有差異,但是一次增加 1g ,方向比較清楚。
如果覺得風味模糊,可以減少粉量,增加解析度。
減少粉量,讓粉餅上下層的萃取,比較一致。
另外減粉後,粉餅與沖煮頭的空間,也就是 Headspace ,會變比較大,填滿沖煮頭的時間,會比較久,粉餅壓力比較難建立,增加萃取的變數。
所以減粉雖然能增加解析,但容錯率可能因此降低,減到一個程度,可能就需要更換矮一點的粉杯。
█ 研磨細度
決定粉量後,就可以調整研磨細度,來控制萃取時間,以及調整味道。
如果酸度較高、甜度較低、餘韻較短,可以用更細的刻度。
如果苦味較多、澀感較強,可以用更粗的刻度。
█ 時間
萃取時間在 20~30 秒,是比較不會出錯的範圍,一開始先設定 25 秒,再依照喜歡的口感厚實度,進行調整。
調萃取的時間其實是在,控制流速,而流速就是水跟粉餅接觸時間,當流速快,口感較為輕盈,流速慢,就更加醇厚。
█ 粉水比
傳統上會用 1:2 的粉水比,如果用 18g 粉量,就萃取 36g 重的咖啡液。
隨著烘焙往更淺的焙度推進,芳香物質就更豐富,酸質也更明亮,如果維持 1:2 的粉水比,酸味與風味,可能都太集中,這時可以用更多的水量,進行萃取。
如果是淺焙,可以嘗試 1:3 的粉水比,看看是否有更多層次,再依照喜好調整。
█ 壓力
設定機器壓力,代表萃取時,會施予粉餅的最大壓力,並不是粉餅萃取時,實際的阻力。
假如粉餅的阻力,可以跟上機器壓力,那壓力越大,油脂越豐厚,芳香物質越容易展現。
一般會把壓力,設定在 9bar ,比較少人會需要調整。
如果風味太衝,喝起來鼻腔帶嗆感,可以降低機器壓力,增加容錯性。
█ 溫度
可以根據豆子的焙度,調整萃取的水溫,一般會設定在 93 度。
淺的豆子可以高一點,深的豆子可以低一點,隨著豆子越來越好,也都可以用高溫萃取,再依風味感受調整。
通常高一點可以增加,焦糖化的風味,低一點可以增加,花果香、堅果香的比例。
實際煮 Espresso 的參數,通常是動粉量跟研磨,如果對味道講究,再去深入其他細節。
極簡來說,粉量調整解析度、細度調整味覺前後段、時間調整口感厚薄、粉水比調整層次、壓力調整芳香強度、溫度調整風味段落。
當然這些,是為了用有限的文字,幫助各位認識,無窮變因的 Espresso,所以用極度化約的講法,實際上的萃取,都是環環相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