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資訊

咖啡不是一種提神飲料

Alvin

咖啡不是一種提神飲料

咖啡是一種提神飲料對吧? 大錯特錯 咖啡只是騙大腦還不想睡覺而已 具體來說 人體會產生令大腦想睡覺的物質叫「腺苷」 咖啡因剛好長得跟他很像 喜歡假冒腺苷在大腦卡位 造成大腦不想睡覺 那為什麼會稱咖啡是提神飲料呢? 主要是當咖啡翻倒在鍵盤上 會有良好的提神效果 所以說我們很少建議咖啡加糖 不然鍵盤會很難清 衛福部建議成人每天攝取咖啡因不超過300mg 美國FDA建議低於400mg 雖然每杯咖啡的含量都不同 可以大致抓一天最好三到四杯 不過別忘了茶、巧克力、其他食物飲料、止痛藥都可能有咖啡因哦 那這

閱讀更多 →


態度校正

Alvin

態度校正

很多人說做咖啡很輕鬆 我覺得不好說 每天開店都要進行義式校正 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 基本上校正過程是這樣子的 喝起來感覺有點不爽 跑去對烘豆師進行態度校正 一頓輸出之後心情舒坦了 咖啡就變好喝了 什麼?你說我自己就是烘豆師? 不,我們出杯有24個比例 所以每次喝了都覺得 久久不能自已 Roaster Alvin x

閱讀更多 →


「酸質」與「酸值」

Alvin

「酸質」與「酸值」

以前看到「酸質」寫成「酸值」會覺得也太粗心了吧 比「在再不分」還令人混淆耶 幾經思量發現這也許是一種 語言世界至高無上的朦朧美 鄉愿烏托邦裡卑微的小叛逆 例如喝到酸值很高的咖啡 就可以說挖賽你這咖啡酸質很猛耶 不但感覺說出了心裡話 別人還會謝謝你的誇獎 從此擺脫易燃體質 線上線下都不再炎上 社交禮儀簡單無比 舉一反三 如果別人說 你這根本質男行為吧 也可以跟他說謝謝誇獎 人際關係簡單無比 明天開始就來直值質不分 Roaster Alvin x

閱讀更多 →


咖啡的品嘗

Alvin

咖啡的品嘗

來跟大家聊聊咖啡的品嚐。 在開始追溯源頭的咖啡世界裡,風味就有如顏值一般的存在,嘴上說不挑的人,至少也會拿「看得順眼」當但書。 一支豆子如果沒了風味,辨認的難度就大大提升,所以剛接觸咖啡時,以香氣、風味、餘韻當作品飲的基礎,不但容易有參考資料,也有很多生活經驗的共鳴。 不過就算風味再怎麼精彩紛呈,沒有內在氣質好感的支撐,其實是很容易感到乏味的,畢竟「相由心生」,就算天生靠臉吃飯,一時行為不慎也可能淪為過街老鼠。 而咖啡的「質感」,就來自於酸質、體質感、平衡感,學習品嚐這些面向,是要花時間與經驗積

閱讀更多 →


義式機的把手積水

Alvin

義式機的把手積水

連假期間出門最怕塞車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 連帶看到煮咖啡有點塞 都會讓許多人感到恐懼 不管是手沖後段流速變慢 還是義式機的把手積水 咖啡粉最後一灘爛泥的樣子 不免令人懷疑咖啡是不是在偷懶 自己不吃苦要給別人吃 不過換個角度想 水不容易過去 就代表很難產生「通道」 很多疑難雜症 搞不好就在積水時自動排除了呢 畢竟《天文學家的物理咖啡學》第五章 破題就說 「咖啡粉層本身就是一種最佳濾器」 咖啡粉磨細反而可能更乾淨呢 最近將店裡的Espresso調整到更細的狀態 無論是單品或配方都努力往嚴重積水邁進

閱讀更多 →


不同焙度的沖煮

Alvin

不同焙度的沖煮

來跟大家聊聊不同焙度的沖煮。 開店以來我們一直在推廣細研磨的沖煮,讓萃取率在水準之上,通常也就能讓咖啡風貌更完整呈現。 就算結果未必都能滿意,至少萃取夠多,物盡其用,也能當個環保小尖兵(?) 𓂃 無論說了多少磨細的好處,但似乎磨細還是很令人害怕: 悶蒸不膨是不是磨太細了? 沖到後面流速變慢是不是磨太細了? 我家翻車魚會後空翻是不是磨太細了? 深焙跟淺焙一樣刻度是不是磨太細了? 其實我們不太觀察浸潤(悶蒸)階段的粉層狀態,在這個階段我們會依照想呈現的味道,去調整使用的粉水比,如果想強調前段花果型

閱讀更多 →


提升咖啡層次感的體驗

Alvin

提升咖啡層次感的體驗

來跟大家聊聊幫助入睡的方法與提升咖啡層次感的體驗。 (對,非常跳Tone) 咖啡能提神,喝品質好的咖啡更是享受,但如果喝的時候還要擔心睡不著,那就太掃興了。 都說怕熱就別進廚房,以咖啡為業,跟咖啡因相處便是這些年來相當重要的課題。 在這邊整理一些幫助睡眠的方式,之後如果偶爾睡不著,除了數羊之外還有以下方法哦! 開始前要先提醒,如果是長期有這樣的困擾,務必先行就醫,請專業分析才是上策。 首先可以從飲食下手,十字花科的蔬菜,富含幫助代謝咖啡因的營養素,適量攝取不但對身體有益,也可以減少咖啡因對睡眠的

閱讀更多 →


運動與大腦的關係

Alvin

運動與大腦的關係

「這個咖啡好像有那個風味...叫什麼來著...想不起來...」 新的一年大家有安排新的計畫嗎? 今天聊聊不同的,分享運動與大腦的關係。 這個研究是由神經學家Wendy Suzuki所進行, 在她參與一次泛舟活動後,發現自己體力是所有人裡面最差的,便下定決心開始上健身房,持續一年半後,有一天在寫研究補助申請時,感到下筆如有神,自己的專注力、記憶力也大幅提升。 深入研究後,發現不只每次運動後能提升接下來兩小時的專注力; 如果長期保持運動習慣,還可以改善大腦裡前額葉的專注控制能力,以及海馬迴的體積。

閱讀更多 →


咖啡玄機 第二集 - 磁 鐵

Alvin

咖啡玄機  第二集 - 磁 鐵

續上篇。 聽到南北半球適用不同旋轉方向,幫助氣泡向上這個說法,直覺想到會不會與科氏力有所關聯?但要在這麼小的系統內有感作用,並不合理,加上喝到的差異不只氣泡感不同而已,味覺也有所變化,可見主因並不是如此。 𓂃 在2022上半年,麒麟啤酒母集團麒麟控股推出了一款產品--可以改變味覺的湯匙,原理是運用微量的電流,讓品嚐到的鹹味增強,以減少料理時所用的鹽分,達到健康效益,聽起來是很合理,但究竟是通電改變湯本身,還是人腦接收到的訊號影響較大,這點不得而知。 此外,葡萄酒有一種產品”Magnetic W

閱讀更多 →


咖啡玄機 第一集 - 晃 杯

Hazel

咖啡玄機  第一集 - 晃 杯

最近開始上葡萄酒課,第一堂課轉杯子讓葡萄酒接觸空氣幫助醒酒的環節,老師提到: 北半球要逆時針旋; 南半球要順時針旋。 會幫助空氣排出, 反轉讓空氣沉入。 上課試了逆時針,風味層次大展開,聞起來也很揚香,反過來順時針則呈現沈甸甸的風味。 𓂃 回來後想起這個玄妙的轉杯技巧,壓了把迷你花蝶濃縮轉了轉,OMG 差異也太大了! 逆時針旋轉後,明亮多汁的野薑花、白柚、水蜜桃、椪柑,好喝極了! 順時針則使風味集中、強調甜香。 再轉個汽水! 逆時針滿嘴氣泡酸酸刺激感十足。 喝汽水時我都會選擇較薄的杯壁來感受氣

閱讀更多 →


為什麼不同杯型在品飲時會有差異?

Alvin

為什麼不同杯型在品飲時會有差異?

為什麼不同杯型在品飲時會有差異? 𓂃 杯型是改變咖啡入口狀態的重要角色。 近期陶器的製作上,將杯測匙解構,重組成Espresso杯的樣貌,讓風味的層次有更豐富的展現,口感柔和不少。 豆單上的單品都可製作SOE,目前改用新杯型出杯。 𓂃 品飲時使用適合的工具對我們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事情,烘焙品管與樣本測試時,我們會用固定的品飲工具:杯測匙。 咖啡入口的狀態就決定了我們會喝到的表現。 甚至加上啜吸的動作,讓咖啡霧化後,評估的項目與基準就應該跟著調整。 畢竟從不同的角度觀看,得到的是不同風景。 Ro

閱讀更多 →


平流Advection與擴散Diffusion

Alvin

平流Advection與擴散Diffusion

來跟大家聊聊平流Advection與擴散Diffusion。 隨著「天文學家的咖啡物理學」譯本推出,終於讓中文讀者對咖啡從霧裡看花,進入了「霧裡學」的層次。 在馬上枕上廁上略讀了一次這本書,裡面有很多值得討論與思考的地方,所以有機會就來寫寫,當然數學不會就是不會,這邊就不會提到。 𓂃 第一章討論萃取,而破題的是「平均萃取量」,其實就是常提到的萃取率,只是作者特別強調通常每顆咖啡粉萃取率其實不同,所以用這個名詞表達,更能直觀理解在同樣數字下,會因為每次萃取均勻度不同,而喝起來有相異的結果。 而「

閱讀更多 →


咖啡粉的搖晃

Alvin

咖啡粉的搖晃

來跟大家聊聊咖啡粉的搖晃。 最近頻繁的板塊移動是否令人感到不適呢? 那麼劇烈搖晃咖啡粉是否帶來不快風味呢? 早先在手沖咖啡時,磨完咖啡粉總習慣邊湊近鼻子,邊搖晃咖啡粉,大口吸著咖啡帶來的香氣。 而將咖啡粉倒入濾杯時,為了讓咖啡粉看起來平整,又晃動濾杯一番。 以前對這樣的操作並沒有太多感覺,但隨著對高萃取率的要求,將咖啡粉研磨越來越細,開始發現到這麼做對咖啡的表現會有影響,主要是觸感上容易變粗糙。 猜想搖晃咖啡粉時會有兩件事發生: 一是細粉下移。 二是細粉結塊。 也許咖啡粉倒入濾杯前的細粉下移,可

閱讀更多 →


WAFO濾杯的流速

Alvin

來跟大家聊聊WAFO濾杯的流速。 WAFO目前有SOE與Blend用,分別都有線孔與點孔款式,雖然各別有不同名字,但從閱讀方便角度仍是以點孔線孔稱之。 為了能夠進一步比較每款WAFO的差異,我們找齊了4款濾杯進行測試,觀察發現每款的流速在不同階段有所變化,這時就開始思考是不是能藉由記錄咖啡液重的曲線,來探討這4款濾杯的風格。 如果用Acaia官方的APP來跑曲線,得到的會是圖片檔,不容易去做對照,只能轉而尋找其他方案,還好有一款名為"Smart Espresso Profiler"的免費APP可

閱讀更多 →


WAFO濾杯

Alvin

WAFO濾杯

來跟大家聊聊WAFO濾杯。 咖啡沖煮想要呈現風味,主要有兩個方向: 一是用高粉量換足夠風味物質。 二是用高萃取率取得足夠風味物質。 第一個方向通常只會擷取前段物質,因為再萃取下去,風味容易擠在一起不容易辨識,優點是對手法的敏感度低,成功率高,缺點是調整的空間相對有限,很難有突破的空間。 第二個方向是想辦法提高每個環節的均勻度,讓咖啡本身的物質能夠完整呈現,優點是在適當參數下,風味清晰可辨,此外口感與平衡都會更加細緻,缺點是操作上的難度比較高。 這兩種方向沒有非黑即白的優劣,現實情況下就是依照手邊

閱讀更多 →


家用義式咖啡機的挑選

Alvin

家用義式咖啡機的挑選

來跟大家聊聊家用義式咖啡機的挑選。 購買機器前當然要知道功能是什麼? 主要就是用高壓熱水放大所有扣上把手以前發生的「細節」,但製作Espresso的細節多到超乎想像,而且也不容易掌握,所以建議買自己喜歡的外型最好,至少會比較想拿來用,當擺設也賞心悅目。 那我們就下次再見囉! Roaster Alvin x ▸ 咦?內容太少? 好啦,必須先說研究義式機的效益真的很低,除非閒來無事就會連煮幾個Shot來比較,不然真的看外觀就好,挑豆子跟磨豆機還比較重要。 畢竟義式機雖然價格高,但前面細節累積而成的連

閱讀更多 →


新一季bödblend配方調整

Alvin

新一季bödblend配方調整

來跟大家聊聊新一季bödblend配方調整。 這次配方加入了一支肯亞,焙度介於衣索比亞與瓜地馬拉之間,增添莓果與蜜餞調性,讓配方整體風味有更好的結構,使兌入牛奶後能有飽滿的奶油果乾、太妃糖風味呈現,製作Espresso與沖煮都容易上手。 一般肯亞會令人聯想到豐沛生津的酸質表現,這支豆子也不例外,帶著蘋果與蔓越莓的果酸,但是製作Espresso時對多數人來說酸度容易太高,所以才會將烘焙落點延伸,轉化成更多蜜餞的焙度。 在居家沖煮提案講座裡,探討了各種磨豆機的特性,可以發現這一季的bödblend以

閱讀更多 →


手動便攜Espresso咖啡機的挑選

Alvin

手動便攜Espresso咖啡機的挑選

來跟大家聊聊手動便攜Espresso咖啡機的挑選。 如果有一台咖啡機能在家製作Espresso, 容易收納又不佔空間,還能外出使用, 而且成品的水準不俗,想必是值得了解一下。 ▸ 市面上有許多便攜手動咖啡機,符合大多數的條件,但如果想要有更高的穩定性,以及升級的可玩性,就可以從規格上好好比較一番。 ✦ 加壓方式 製作Espresso需要產生一定的水壓,而如果要穩定製作Espresso,就需要穩定地供給水壓,以下提供幾種常見的類型參考。 1. 壓桿式 以單支或成對的長壓桿對水直接加壓,是自由度最高

閱讀更多 →


咖啡的層次感

JF

咖啡的層次感

來跟大家聊聊咖啡的層次感。 在早期學習咖啡的時候,常常會被目眩神迷的手沖方法給吸引,尤其是所謂賦予層次、複雜度的技巧,彷彿只要學成以後,就能釋放咖啡所有的味道。 實際上想煮出有層次的咖啡,盡量均勻萃取每顆咖啡粉,反而會是比較有效的做法,這原因要從咖啡各個環節的角度來看,事情就會變得清楚。 ▸ 煮一杯咖啡大約要用到上百顆的咖啡豆,而這些從不同棵咖啡樹採摘下來的果實,或多或少有個體間的差異,在處理時也會產生略為不同的表現,尤其是在咖啡批次是多個品種混合的狀態下,這樣的「層次」差異更是顯著。 而在烘

閱讀更多 →


金杯四部曲

JF

金杯四部曲

又來跟大家聊聊金杯理論- 古有云: 抽刀斷水水更流 一袋米要扛幾樓 足見手沖斷水的重要性, 沒斷好勉強叫多重悶蒸, 斷得好那可是神羅天征。 ▸ 所謂斷水就是在沖煮時先暫停注水,讓濾杯咖啡液下降之後,再進行注水。 最顯而易見的效果就是能延長萃取時間,且在同樣的注水方法下,多斷水一次,萃取率常常就多一兩個百分比,對於達成金杯萃取率,扮演相當份量的手法。 只是說斷水效果雖然顯而易見,但是何時斷?斷多久?注水又應怎麼控制?就需要花時間研究了。 從何研究呢?從不斷水一路增加斷水次數,就是

閱讀更多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