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資訊
2025 年節出貨
Alvin
2025 年節出貨 與配合物流同步 便利商店無休正常出貨 郵局 1月25日(六)到 初五 2月2日(日)均暫停攬收 請大家多利用超商取件 今年無休努力充實研究經費🤣 預祝各位新的一年事事順心🧨
Espresso 的喝法
Alvin
【Espresso 的喝法】 Espresso 是到手後,要盡快喝完的飲品,每個店家會有建議的喝法。 如果是自己煮,或者店家沒有指引,可以怎麼喝呢? █ 乾杯喝 傳統義大利 Espresso,沒有那麼講究,品飲時的風味。豪邁地乾杯,享受回甘與焦糖麥芽餘韻,也是一種喝法。 █ 攪拌喝 Espresso 萃取時,隨著萃取狀態,濃度越來越低,上下層的味道,就會有差異,可以用湯匙攪拌,讓咖啡的味道完整呈現。 █ 加糖喝 有些店家出杯,是按照單喝的味道,找萃取的平衡,如果加糖的話,甜味與苦味互相抑制,變成
四百次咖啡冰沙
Alvin
【四百次咖啡冰沙】 將紅極一時的四百次咖啡,放入冷凍庫,隔天就可以獲得,綿密的咖啡冰沙。 隨時想單吃、加牛奶、配餅乾,都很搭。 與各位分享不用即溶咖啡,換成 Espresso 製作的心得。 █ 製作方式 萃取 Espresso 36 克。 加入糖 10 克。 使用奶泡棒打發,可以先拉高混入空氣,再向下移融合打綿。 放涼再進冷凍庫。 █ 參數概念 原始的配方:即溶咖啡、糖、水的體積比例,是 1:1:1。 咖啡的濃度相當高,佔約 30%。 一般 Espresso 的濃度,大約是 8~10%,能提供發
如何調整 Espresso 的參數?
Alvin
【如何調整 Espresso 的參數?】 雖然抓到粉量跟刻度,就可以煮出一杯 Espresso,但是想要做調整,會有很多變因參與進來。 製作 Espresso 時,參數跟背後的原理,以及味道有什麼關係呢? █ 粉量 通常 Espresso 的粉杯,會有建議的粉量,可以先照著煮,以雙份粉杯來說,多數人會選用 18g 的粉量。 如果覺得每次煮差很多,或者味道落差很大,可能需要增加粉量。 雖然調整 0.3g 就有差異,但是一次增加 1g ,方向比較清楚。 如果覺得風味模糊,可以減少粉量,增加解析度。
Espresso 二次分水改變了什麼?
Alvin
【Espresso 二次分水改變了什麼?】 近年來,在家煮咖啡,在Espresso 粉餅上,放二次分水網或濾紙,已經蔚為風潮。 多了這個動作,會改變什麼東西呢? █ 粉餅阻力 實際測試時,發現原本粉餅阻力,只能達到 5bar 的參數,在參數不變下,加了金屬網或濾紙時,都能達到 9bar,而萃取時間多 5 秒。 在粉餅遇到熱水時,會產生膨脹,形成微小通道,讓水旁通,不容易做到好的萃取。 這時在粉餅上,放二次分水網或濾紙,能對粉餅加壓,減緩咖啡粉的膨脹,減少微小通道,增加萃取的容錯率。 █ 水溫 因
手沖需要接粉器嗎?
Alvin
【手沖需要接粉器嗎?】 製作 Espresso 的時候,如果有整粉工具,可以讓粉餅的粉層,分佈較均勻,萃取出更好的解析度。 那麼在手沖的時候,搭配接粉器搖晃,會有幫助嗎? █ 測試參數 水溫 96 度 10g 咖啡粉 測試組使用接粉器搖晃 20 下,才落到濾杯裡 等待到總時間 00:30 用同樣注水速度,注水到 1:18 █ 測試結果 控制組:總時間 1:15 / 萃取率 16.8% 搖晃 20 下:總時間 1:30 / 萃取率 16.0% █ 品嚐表現 控制組:中等李子酸質、櫻桃、巧克力甜中等
美汁橙?橙汁美?
Alvin
【美汁橙?橙汁美?】 世界上多數飲料都是酸性的,茶、咖啡、汽水、鮮奶、果汁,都是如此,互相搭配,效果很好。 如果美式、拿鐵喝膩了,不如備著柳橙汁,跟 Espresso 混合,味道也很棒。 那麼問題來了,加入的順序,會影響味道嗎? 該做成美汁橙?還是橙汁美? █ 測試方式 萃取 Double Espresso 準備兩份 50g 柳橙汁 將 Espresso 與 柳橙汁混和,一杯先加單份 Espresso,一杯先加柳橙汁。 █ 味道比較 先加 Espresso 的:堅果巧克力味、酸味強度高、柑橘皮苦
煮 Espresso 的整粉工具
Alvin
【煮 Espresso 的整粉工具】 煮 Espresso 的時候,有些人不用什麼工具,就可以煮出好咖啡。 但在咖啡吧台裡,常常會看到許多道具,難道這些都是裝飾品嗎? 工具本身是中性的,每個人想要的味道不同、烘焙的方式不同、使用的設備也不同,所以需要的工具不同。 只要了解工具用途,能達成目的就好,那麼常見的工具有哪些呢? █ 布粉針 研磨咖啡粉的時候,會產生靜電,讓咖啡粉結塊。或者落粉時,粉層可能偏一邊。這時如果直接填壓,咖啡粉的密度會相當不均, 水從密度稀疏的地方通過,萃取出的咖啡容易帶水感。
飛機上該點茶或咖啡?
Alvin
【飛機上該點茶或咖啡?】 在飛機上,品飲條件不同,如果都有現煮可選,該選什麼來喝才好呢? █ 溫度 水的沸點,會因為海拔而降低,在飛機上,雖然機艙會加壓,但沸點也只剩 90 多度。 所以在這狀況下,如果用美式咖啡機,在平地原本溫度可能偏高,反而在飛機上變剛好。 但有一些茶,需要 100 度才能展現風味。 從溫度來看,咖啡的風味,成功機率會高一點。 █ 噪音 根據科學研究,飛機噪音,會影響味覺感受,酸甜苦鹹都拉下來。 選擇咖啡的話,至少會得到不酸不苦的咖啡,符合一些人對咖啡的期待。 有趣的是,鮮味
為什麼煮 Espresso 粉餅溼溼的
Alvin
【為什麼煮 Espresso 粉餅溼溼的】 雖然粉餅溼不溼,跟咖啡味道沒什麼關聯,但是敲不出完整的粉餅,好像少了點專業感。 可以根據下面的內容,以及喝到的味道,評估是不是要做升級調整。 █ 洩壓 義式咖啡機,通常會有三向電磁閥(3-Way Solenoid Valve),作用是在停止萃取時,開啟排水通道,藉由粉餅上的壓力,讓水排出來。 某些入門家用咖啡機,因為成本考量,沒有這個零件。所以煮好咖啡後,馬上卸把手,手感就像通通樂(馬桶搋子)一樣,會感受到壓力瞬間釋放,一個不小心,還可能讓咖啡泥噴得到
沖咖啡靠感覺就好嗎?
Alvin
【沖咖啡靠感覺就好嗎?】 沖咖啡,需要注意那麼多細節嗎?可不可以不管參數,用感覺沖就好。 絕對可以。 有時候就該來杯,全是感情,沒有技巧的靈魂咖啡。 不過在釋放感情前,也可以評估下面狀況。 █ 系統一 心理學中,把大腦思考方式,分成兩種,一個是直覺思考,稱作系統一,而理性分析思考,稱作系統二。 假設「靠感覺」沖咖啡這件事情,是指反射性的直覺思考,那就符合系統一的分類。 多數時候,用系統一直覺思考,並不會有問題,好比開車通勤,不需要多花腦力,思考常走的路線。但如果中間遇到施工,需要改道,大腦就會呼
三個手沖過濾變慢的原因
Alvin
【三個手沖過濾變慢的原因】 沖咖啡的時候,有時候會發現,後段過濾速度變慢。 雖然過濾速度,跟味道好壞,沒有絕對關聯,但還是可以作為手法調整的參考。 █ 比重 如果實際過篩,會發現深焙的咖啡,細粉通常比較多,然而淺焙咖啡,卻比較容易在沖到後面,流速變慢,甚至滴不下去。 因為淺焙的咖啡,密度比較高,所以細粉會比較快沉下去,堵塞濾紙,讓後段流速變慢。 另外處理法與烘焙手法,也都會影響密度,像是重發酵的製程,或者低咖啡因處理法,流速會比較快。失水失重率高、豆子膨脹率高的烘焙手法,通常也會快些。 所以沖不
四個手沖酸質更明亮的方法
Alvin
【四個手沖酸質更明亮的方法】 明亮的咖啡酸質,可以帶出風味,讓咖啡更有變化性,然而有時沖著沖著,酸質就沉下去了,這時可以注意哪些地方呢? █ 降溫 一般手沖要降溫,會用在最後一次注水,但如果反過來做,在悶蒸浸潤時,用比較低的溫度,就可以讓整體的萃取溫度,變得低一些。這時明亮酸感的物質,萃取比例會變多,喝起來就明亮了, 另外也可以將濾杯降溫,就不用準備兩個溫度的手沖壺,也有很好的效果。 █ 拉高注水 在悶蒸浸潤後,第一段的注水,可以拉高手沖壺,一來是可以達到降溫效果,二來是可以讓咖啡粉,上下翻滾,
家用半自動義式機怎麼挑?
Alvin
【家用半自動義式機怎麼挑?】 現在家用義式機的選項,已經有相當豐富的種類,漫天的規格,更是讓人頭昏眼花。 其實義式機就是高壓熱水機,只要穩定度跟操控性夠,煮起來通常不會太差。 畢竟味道的關鍵,還是在上把手前的作業,實際按下萃取鍵後,能做的相對有限。 以家用來說,方便性還是相當重要,就像是手上有專業相機,還是有需要手機拍照、錄影的時候。家用義式機,就是至少能權充手機來用。 而就算是手機,拿來拍電影也大有人在。家用咖啡機,也是有可塑性的差異。 █ 開機預熱 有些咖啡機,開幾秒就可以出熱水了,有些咖啡
同支咖啡在家煮差很多?
Alvin
【同支咖啡在家煮差很多?】 為什麼同樣豆子,在咖啡店喝到的,在家煮起來會不同呢? 這個問題,作為咖啡工作者,比誰都更想知道,畢竟只有休假日,才有時間好好喝一杯咖啡,要是不用出門,在家就能還原咖啡風味,豈不美哉? █ 環境 目前已經有科學實驗,探討燈光與環境音,對飲食的影響。 明亮與昏暗的環境,品嚐的味道,差異相當明顯,如果環境差異很大,喝到的咖啡,味道自然大相逕庭。 還好現在有很多燈具,可以自由調整明暗,以及色溫。不過就經驗來看,在採光好的環境,咖啡味道最宜人。 在吵雜環境中,對味道的感知會下降
上班買咖啡划算嗎?
Alvin
【上班買咖啡喝划算嗎?】 上班買咖啡喝,如果只是為了提神,好像有點吃虧,事實上,買咖啡來喝,好處多多。 █ 保健 咖啡有豐富抗氧化物,有助清除體內自由基,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。 還能夠增加新陳代謝,促進腸胃蠕動。 對於久坐上班族,雖未必到維持健康,至少有一定保健效果。 █ 心情 咖啡能促進血清素分泌,減低憂鬱焦慮感。 而且血清素,是褪黑色素的前驅物,對於睡眠也會有幫助。 維持好心情,來杯咖啡是個好選項。 █ 體驗 根據知名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的峰終定律,人們經歷體驗時,會
吵到別人喝咖啡?
Alvin
【吵到別人喝咖啡?】 喝咖啡這件事,其實很容易受環境影響,因為品嚐咖啡時,就算再怎麼專心,一般人也很難關閉跟外界的連結,除非是得道高僧。 人的眼睛有眼皮,但耳朵沒耳皮,才不會警鈴大作還在喝咖啡,所以喝咖啡時,難免會受到外界聲音影響。 至於影響有多大,從科學實驗來看,效果顯著。 █ 背景音樂 在科學實驗中,研究者找了像是舒曼的狂歡節,來代表「甜」音樂,葛瑞茲基的第三交響曲「悲愁之歌」,來代表「苦」音樂。 並且請 48 名受試者,邊聽邊評估咖啡的味道。 相較於沒有背景音樂,其實只要有音樂,甜味的感覺
悶蒸水要用多大?
Alvin
【悶蒸水要用多大?】 好的開始是成功一半,那在手沖起手式——悶蒸,給水要多大呢?對味道的表現又會有什麼影響? █ 測試參數 水溫 96 度 10g 咖啡粉 分別用 2 秒與 5 秒浸潤 30g 水 等待到總時間 00:30 用同樣注水速度,注水到 1:18 █ 測試結果 2 秒 (15 g/s):總時間 1:30 / 萃取率 18.24% 5 秒 (6 g/s):總時間 1:28 / 萃取率 16.64% █ 品嚐表現 2 秒:中等紅柚酸質、楓糖甜、醇厚中等、喝完出現茶澀中低。 5 秒:明亮中等
咖啡器材清潔幫手
Alvin
【咖啡器材清潔幫手】 咖啡器具用一段時間,需要適時清潔,有好的道具就可以事半功倍。 █ 檸檬酸 煮水壺用久了,如果水裡有碳酸鈣,就容易形成水垢。 而且用溫控壺的話,還會影響溫度的感應。 所以可用水加檸檬酸,將水加熱,來清除水垢。 此外還可以當味覺校準工具。 根據 WCR 的 Sensory Lexicon。 0.015% 檸檬酸溶液,是酸味強度 1.5 0.05% 檸檬酸溶液,是酸味強度 3.5 咖啡本身也有檸檬酸,如果在咖啡裡面,加入一點點來品嚐,便能知道檸檬酸在咖啡中,扮演的角色。 █ 小蘇
為什麼學咖啡很難?
Alvin
【為什麼學咖啡很難?】 雖然網路上,有各種咖啡懶人包、速成法,還有人工智慧,可以回答咖啡問題。 但是要把咖啡融會貫通,針對問題對症下藥,為什麼還是這麼難? █ 心態難 雖然讀書考試,常常有標準答案,但如果在咖啡世界裡面,看起來像浮木的,往往是瑕疵豆。 道家思想「無為」的觀念,不是字面上,什麼都不做的意思,而是要順應自然,避免多餘人工干預。 就像人在水裡,越緊繃掙扎,越容易沉下去,放鬆之後,反而更容易浮起來。 心急想速成,可能揠苗助長。想一次器材攻頂,才發現一山還有一山高。想模仿冠軍沖法,才發現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