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形容喝到的咖啡?

如何形容喝到的咖啡?

【如何形容喝到的咖啡?】

偶爾在網路上會被問到,要怎麼學會形容一杯咖啡?

有些人會在意,是不是需要天分?

作為烘豆師,因為分析咖啡表現是日常,所以在這期間,也見過形形色色的品嚐模式。

從有限經驗來看,很多細節可以再努力,也就更不必在意拼天分的程度。

喝咖啡這件事,畢竟是生活一環,細心領略,在飲食的方方面面,都會有所感悟。

而形容一杯咖啡,要怎麼開始呢?


2█ 學習系統

咖啡會帶來感官的不同體驗。

嗅覺上,可以根據嗅聞時的風味、品飲時的風味、喝完留下的風味,來做評估。

味覺上主要帶來酸、甜、苦的感受。

此外還有觸覺上,喝的時候厚度如何、是否有良好包覆感,以及澀感狀態。

如果想要現成工具,沖煮賽的表格是最方便的,畢竟平常評估的咖啡,也是沖好的完成品。

3█ 心智表徵

儘管知道咖啡評估項目,看到評分表,還是會腦袋一片空白。

在《刻意練習》一書中,提到了「心智表徵」的概念,對一般人來說,看似一團亂的東西,在專家眼裡,是有模式可依循的。

這就好像影視作品中,動作快到看不清的打鬥場面,在高手眼裡卻是一清二楚。

想喝出咖啡的門道,首先要找出感官出現的規律。

4█ 出現順序

因為一口咖啡,裡面的資訊量太大,所以把感官體驗,依照出現的時機,分門別類。

例如風味表現,可以先感受酵素型的,像是花香、水果,而花香通常會先出來,更細部劃分,還可以從白色、橙色、紅色、紫色,類似這樣的順序,按照自己經驗,去做排序。

接著是評估梅納反應型:例如堅果、巧克力。

以及焦糖化的焦糖、奶油味。

而味覺表現上,因為舌頭有不同接收器,所以味道出現順序,也會不太一樣。

像是目前科學家認為,鹹感經由鈉離子通道、酸感從氫離子通道,這兩個味道,出現得就比較早。

甜、苦味則是從不同的「G蛋白偶聯受體」接收,通常就比較晚出現。

不過因為味、嗅覺相當複雜,科學界還沒有定論,從個人感官經驗,整理出現順序,會比較準確。

5█ 寫下來

知道方法以後,之後的每一杯咖啡,都可以練習,如果有人可以交流,進步是最快的,尤其是跟有經驗的人。

如果身邊沒人,寫下來是最好的,越方便拿到的紙筆越好,隨時就可以記錄,如果刻意用精緻筆記本,多一件事情要考慮,反而會增加記錄的摩擦力。

根據科學研究,手寫字能促進大腦活動、強化記憶,只有用寫的方式,能最快建立品嚐跟描述的連結,培養「心智表徵」。

6█ 靜心品嚐

有了方法,也要從生活中,累積資料庫。

吃飯時如果分心,不但無法感受味道變化,還會吃太多。

目前心理、營養學等許多領域,都開始推廣「正念飲食」,專注當下,體驗食物的風味與口感。根據研究,專心吃不但更有飽足感,還能夠達到體重管理效果。

習慣靜心品嚐,才能掌握細節,也避免讓外務干擾分心。


從品飲系統到經驗累積,每個部分都需要耐心雕琢,只要好好把握、運用這些概念,成為咖啡「心靈捕手」也不是難事!

█ 參考資料

《刻意練習》

《品嚐的科學》

Umejima K, Ibaraki T, Yamazaki T and Sakai KL (2021) Paper Notebooks vs. Mobile Devices: Brain Activation Differences During Memory Retrieval. Front. Behav. Neurosci. 15:634158. doi: 10.3389/fnbeh.2021.634158

Dalen, J., Smith, B. W., Shelley, B. M., Sloan, A. L., Leahigh, L., & Begay, D. (2010). Pilot study: Mindful Eating and Living (MEAL): weight, eating behavior,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 mindfulness-based intervention for people with obesity.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, 18(6), 260–264.



上一頁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