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跟大家聊聊過萃一詞與狀況判斷。
在家手沖咖啡時常會擔心是不是「過萃」了,其實這個詞語並不是很精確,首先是定義不清楚,什麼條件是過萃呢?萃取率超過22%算是過萃嗎?還是平衡感由苦味主導是過萃呢?
另一點很容易誤導的是萃取過多造成過萃,所以直覺就是降低萃取率來解決問題,但只要萃取不「均勻」就很容易增加苦澀感,降低萃取只是勉強妥協的方法而已,無法解決問題。
為了方便後面討論,姑且稱「過萃」代表苦澀味強度高到難以喝完整杯咖啡的狀況。
然而沖煮並不是苦澀的來源,是咖啡本身就含有苦澀味的物質,且這物質在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形成,對初學來說可能難以分辨,沒關係,來喝些極端的例子,雖無法立地成佛,多少有當頭棒喝效果,以下分享容易喝到但不能奉為圭臬的學習方向。
必須先強調,因為這是相當專業的部分,造成負面感官體驗的因素眾多,不是一朝一夕可參透,在此提供極端案例來作為快速學習的參考方向,不代表市面上產品實際狀況,更不是作為品評各店家產品之客觀標準。
-
首先是生豆的苦澀,不同品種或物種,以及種植條件造成的苦澀感,最方便可以找即溶咖啡來模擬,找沒有標100%阿拉比卡的即溶咖啡,沖泡來喝的後段苦感,常常是生豆所帶來的。
接著是烘焙的苦澀感,烘焙咖啡與烤食物有些相仿,烘焙造成的苦感,在食物不小心烤焦時容易找到,淺嚐一口碳化的苦味讓人印象深刻,現成產品可以考慮燒焦豆漿店。
然後是水質帶來的苦澀感,這味道可以找進口礦泉水,TDS(總固體溶解量)與pH值越高的越好,用這類的水沖咖啡,由大量礦物質挟咖啡排山倒海而來的苦澀感,定能讓水質的影響銘記心中。
以上環節要實際檢驗,用杯測是最為簡單的,如果杯測時都沒有問題,這時再探討沖煮才不會搞錯方向。
要體驗沖煮帶來的苦澀感,直接將磨豆機調到最細,水溫越高越好,並以平常的方法沖煮即可,將咖啡粉沖煮出大量的苦澀物質,入口彷彿舌頭準備要一個打十個了,就是這個苦!
-
再來就可以實戰沖煮囉!
前面提到沖煮會有苦澀感是萃取不均造成,若想要沖均勻實在不容易,但好在我們可以學習Charles T. Munger的智慧"Invert, always invert."永遠反著想,沖個超不均勻就能懂很多事情了!
無論原本用什麼沖法,先改成單點注水,然後刻意將水流固定偏一邊沖,此時喝起來就帶有不均勻萃取的苦澀感,同時也可以學習尼采哲學(並不能):「當你遠遠凝視水流時,水流也在凝視你。」
當故意沖偏一邊時,就會慢慢發現手沖壺水流的落點掌握技巧,達到人壺一體境界!(也不能)
這時再試著以中心注水方式沖煮,就可以喝出什麼狀況下沖得變均勻了!
當然,磨豆機研磨品質不均,也是釀成苦澀感的來源,磨豆機如何挑選,有機會再談囉!
-
最後再次提醒,咖啡因是苦的,咖啡本來就會有苦味,千萬不要以本文作為評判咖啡豆品質依據,如有任何疑慮,請洽詢值得信賴之專業人員協助!
Roaster JF x
📷 @shihang_rd
過萃